2015年1月10日 星期六

《教育之心 文化之旅》~ 2014.2.2~2.13桃園縣第17期國民中小學校長儲備訓練歐洲參訪心得(二)


參、歐遊教育參訪的反思扎記
一、 歐洲見聞斷片
l      羅馬
n          羅馬,層層歷史堆疊成的文明。羅馬在真實和隱喻的層次上,都是歷史與文明的交錯重疊。
n          我不知道住在百年以上古蹟裡,身處濃厚歷史與宗教氛圍的義大利人對歷史的看法如何,或者,他們正生活在歷史之中,同時也望向未來。 


羅馬仿古戰士~辛勤拉客
聖彼得大教堂~巍峨矗立
羅馬萬神殿~歷史的拼湊
羅馬許願池~古今同弔

l        文明
n          這是一趟穿越古今之旅,從萬神殿到大教堂,從鬥獸場到聖母院,從凱旋門到巴黎鐵塔,從聖保羅山城到拉法葉百貨公司,從西元前的羅馬水道橋到現代的子彈列車,我似乎隱約看到歐洲文明隱約發展的軸線一路朝向全球化的當代邁進。
n          我們,是踩在文明的足跡上向前邁進的。雖然這些足跡十分凌亂、模糊,卻又如此刺灼著我的雙眼。

羅馬鬥獸場~生死搏命
 巴黎凱旋門~帝王霸業
走在歷史與現代之中
 嘉德水道橋~偉大文明

l          大陸客
n          在義大利和法國,看到最多的遊客,一類是中國大陸,中國大陸是新興經濟體,崛起中的大國,因此足跡遍及歐洲,尤其是精品店。我觀察到精品店,從LVGUCIL'ERBOLARIO,到處都可以看到黃皮膚講華語的店員。
n          大陸遊客的水平或許還不夠,聲音很大,動作很粗,品味很俗。但是,這些暴發戶總有一天會逐漸成為精緻文化的贊助者和消費者。這一股經濟力,終究有一天會轉移成文化的影響力。問題只是時間。

l          得體
n          裝扮得體的歐洲人,維持人際的愉悅風格。義大利人、法國人,不論男女,大都穿著剪裁合身的時裝,修整清爽的面容出現。這是如何做到的,是怎樣的文化傳統造就的?
n          原因或許不只是法國和義大利都是時尚之都,而是背後深厚的文化素養。時尚之都的形成,除了國力強盛,經濟條件促成,也要有豐厚的民間文化作支撐。這種素養,到底教育發揮了多少功效,是值得我深思的地方。

l          塗鴉
n          橫跨歐洲的普遍性青少年次文化。從羅馬到威尼斯,從普羅旺斯到巴黎,我不斷看到塗鴉出現在民宅、百貨公司、古蹟、火車車廂上,甚至在威尼斯隨潮汐升降的水岸邊也有塗鴉的蹤跡。
n           這是年輕人苦悶的宣洩嗎?然而,為什麼各地的風格如此接近又缺少創意呢? 


l          日本人
n          在歐洲,我還常常見到日本人,而且以年輕女性居多。如果你看到穿著合身,化妝得宜,充滿時尚感的東方面孔,那麼八九不離十一定是日本人。雖然日本經濟已經陷入衰退很久了,但是從這些優雅的遊客或者外僑身上,仍然可以看出軟實力的厚實基礎。
n          我也回想到,儘管日本人經常被人嘲笑一口破英語,但是在製作國際探索的知識性、文化性節目上,日本可算是亞洲第一。就算處於衰退之中,日本也還是一個文化豐厚、品味成熟的國家。 

l          小販
n          然而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歐洲大城市兜售紀念品的小販。這些小販幾乎清一色是有色人種,這些移民(不論是合法或非法)可能來自北非、西亞甚至大洋洲一帶。這些皮膚黝黑,沿街叫賣的有色人種,在白皮膚的義大利和法國大城市裡顯得特別醒目。
n          這些流動的移民是怎麼來的?他們被什麼經濟力量吸引?他們如何求生?在在都引起了我的好奇。15年前我曾經在東京、香港看到大批棕色、黑色皮膚的移民以販賣飾品為生,沒想到現在同樣在歐洲看到這種景象。
n          在比薩斜塔觀光區,我還認識了一位遠從孟加拉來的小販。只因問他來自何處,猜想他一定是回教徒,和他多聊了兩句,他就非常高興,在我離開前甚至送了兩個藝品作為留念。這個動作令我感慨良久。尊重,是最基本的國際語言。






l          大教堂
n          踏上歐洲大陸之前,我從來不知道歐洲的教堂如此雄偉。雄偉是美學名詞sublime的翻譯,大致上可以體現上帝殿堂如米蘭大教堂和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令人屏息甚至暈眩的美。可惜雄偉一詞太過男性主義,無法形容大教堂中聖母瑪俐亞充滿母性光輝的雕塑和繪畫。
n          Sublime又譯為崇高,用來形容大教堂的建築非常貼切。歐洲教堂的高度,由於運用堅固的岩石,所以越蓋越高意圖象徵性地貼近天堂。而歐洲人也願意花上百年的光陰,盡心盡力將上帝在人間的居所建築特盡善盡美。
n          站在火焰哥德式的米蘭大教堂前,令我敬畏的不只是神的力量,還有人類渺小中的偉大。



l          眾神
n          羅馬原來是有許多神的。這些充滿七情六慾的神,在天上人間上演了超越凡人的悲歡離合戲碼。
n          但是到了基督教時代,眾神噤聲了,英雄退場了。羅馬萬神殿堂裡,諸神已退位,獨留遺跡供人千古之後藉以憑弔……


一、           歐洲教育與經濟的反思
歐盟是多元國家、多元文化的結盟,以共同經濟體作為整合的基礎。當初也是為了對抗美國、日本、亞洲而形成的共同體。其中仍然有強弱、大小之分,然而經濟危機一來,可以看到伸援互助的兄弟情誼。
法國、義大利是歐洲四大工業經濟強國1,在國民所得和國家產值上優於台灣2。工作時數少,但是生活品質比我們高。但是對照我們所參訪的國家,以公立學校而言,教育的形態和台灣二十年前十分類似。精英式的升學體制,只有較少數的人能夠有機會授受高等教育。這種人才培育的方式,其實在全球化社會中是不利的。《世界是平的》作者Friedman主張美國應該讓大多數人民可以上大學,以提昇「終身受雇力」。那為什麼法、義還走老路?他們有什麼本錢?或者他們認為危機並不急迫?
義大利有皮革,有汽車,有精品,有藝術工藝和歷史文化;法國得天獨厚,氣候宜人、物產豐饒,有時尚,有精品,有前衛藝術和文化理論。但是,法國和義大利在2006年的PISA測驗中卻表現不佳,57國中,法國三科都落在20幾名,義大利都在30幾名,大幅落後於芬蘭、加拿大、亞洲和紐澳。
1歐洲四大工業經濟強國,依序為德國、法國、英國、義大利,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D%90%E6%B4%B2%E5%9B%9B%E5%A4%A7%E7%B6%93%E6%BF%9F%E9%AB%94
22012年全球國民所得排名,http://linchihmin.blogspot.tw/2013/01/2012_14.html

PISA測驗是OECD發展出來,評量參與各國15歲學生在閱讀、數學和科學測驗上的表現,其測驗不重記憶,而重理解、思考、評估。OECD也曾經提出大型的泛歐洲舉行的教育計畫,目的也是為了迎接全球化的知識社會。芬蘭和新加坡近年教育改革,PBL問題導向的學習也是一個重點。但是我在法、義兩國的參訪中,聞不到太多創新學習的氣息。
我的意思是,當芬蘭、英國、美國、紐澳、日韓都積極改革教育的當前,法國和義大利的思維似乎仍然停留在十年,甚至二十年前。這是一個十分令人玩味的現象,有待我日後繼續觀察。


 

 

二、           反省自己看台灣的未來
然而台灣又如何呢?雖然廣設高中大學,但是人力素質是否普遍提昇?產業的創新是否趕上趨勢,是否足以對抗亞洲其他國家?我們是否搭上知識創新、高附加價值產業的列車?恐怕沒有。
我們國中和國小的教師空有滿腹理論和思潮,但是國中、國小普遍採用「粉板教學法」一路苦口婆心論述,同時抱怨學生怎麼程度越來越差。我們的設備比歐洲好,資訊科技比歐洲強,我們的孩子PISAPIRLS成績逐漸往上了,但是學習動機和樂趣落在後面。
台灣的形勢比義、法險峻多了。我們要讓孩子主動學習、愛上學習,就要提供學習的環境和文化,要共同塑造這個文化,我認為要先經過教育人員的「革心」才有希望,而這又必須由學校主動掀起教育思想的「二次革命」。

至於如何做,如何去影響,如何讓老師開始改變,正考驗著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